唐玄宗_第15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0节 (第3/4页)

与将士行在一起,观察他们的动静。陈将军,你我二人皆得圣上厚恩,圣上路上若有闪失,即是你我之罪,我们须有万般谨慎之心。”
  陈玄礼答应后离去。
  自金城县至马嵬坡仅有二十余里的路程,这一班疲惫之人行走得甚为缓慢,日过头顶后方缓缓到了马嵬坡。高力士将李隆基及妃嫔迎入驿中,随行的禁军将士则在驿外驻扎。
  当车驾将至马嵬坡的时候,陈玄礼又借故来到高力士身边,悄悄说道:“高将军,形势有些不妙。末将一路上让诸将努力约束士卒,然难以收心,许多人在那里骂骂咧咧。末将以为,今夜之后,这些随行的将士许是会散失大半,如何是好呢?”
  高力士一路行走,起初脑中一个模模糊糊的念头逐步清晰起来,他不能容许事态进一步恶化,务必行果断措施,以保李隆基平平安安到达成都。他此时没有犹豫,问道:“他们是不是以为,若杨国忠待在皇帝身边,事态就难以好转?陈将军,我这一路上也想了许多,杨国忠在蜀中经营多年,我们这些人到了蜀中,将来是否要全听杨国忠号令?”
  陈玄礼颔首道:“不错,军中之人既怒杨国忠此前胡作非为,又忧到了蜀中再受杨国忠祸害。他们纷纷逃之,多因于此。”
  高力士断然道:“陈将军,若斩杨国忠,是否能使将士收心呢?我以为,为保圣上平安,斩杀杨国忠可使将士归心,并可永绝后患,不知你有没有这个胆量?”
  陈玄礼微微一笑道:“末将早就等着高将军这句话。斩杀杨国忠何足道哉,我此前只是担忧圣上会责我谋逆,若高将军今后能在圣上面前替末将遮掩则个,末将又有何惧呢?”
  二人此时心心相印,其实不用多话,大计已然定矣。陈玄礼欲离开的时候,高力士又唤着他:“如此大计,最好还是禀知太子一声。”
  陈玄礼疑惑道:“高将军,此事你知我知,事发前最好不宜扩散。太子日常谨慎小心,他如何肯为此事做主?”
  高力士叹道:“我等二人皆为臣下,太子毕竟为储君,如此大事最好由太子首肯。你这就去禀知太子不妨,杨国忠胡作非为,太子早已切齿痛恨。当初圣上或让太子监国,或让太子领兵为帅,杨国忠一直横加阻挠,你莫非不知吗?唉,此等大事有太子首肯,那么千秋万代之后,世人也不会指斥我们为逆臣。”
  陈玄礼领命而去,一场大事即将发生。
  驿中尚存有食物,可以让驿中之人混个半饥半饱;而驿外的将士处此荒郊野外,周边少有村落和集镇,他们又如何能觅来食物呢?陈玄礼派人到邻近村落里买来一些食物,毕竟僧多粥少,难止将士们的饥饿。这帮将士昔日在京城,皆为锦衣玉食的主儿,然自昨日一大早离了京城,既无食物果腹,又行色匆匆,疲累无比,心中的无名火就越燃越旺。现在到了午后又无食物入口,一些将士就出言咒骂,现出混乱苗头。那些秩级较高的将领眼见势头不妙,就围至陈玄礼身边讨要主意。
  陈玄礼观此情状,心中就暗赞高力士道:眼前无食物果腹,唯有斩杀杨国忠以转移视线,方为绝妙的唯一胜途!他待众将纷纷说完,然后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们此前好好地待在京城,到底为何落到此等可怜境地?”
  恰在此时,有二十余名身着吐蕃服色的使者到了马嵬坡,他们既无法入驿居住,又无物可食,得知杨国忠为朝廷丞相,就挡住杨国忠的坐骑诉说。
  一将侧头看了看马背上的杨国忠,恨声说道:“陈大将军明知故问!杨国忠实为国贼,先激反安禄山,再胡作非为沦丧国土。然杨国忠恃圣上之威,又怎能奈何他呢?”
  众将皆以为然,纷纷点头。
  陈玄礼看到火候正好,遂言道:“不错。今天子震荡,社稷不守,使生人肝脑涂地,皆是杨国忠所为。哥舒翰好好地守着潼关,实有诛杀杨国忠之心,杨国忠为祸害将士,就撺掇着圣上逼哥舒翰出战,由此大败。我今日有心,欲诛杀杨国忠以谢天下,你们以为如何?”
  众将闻言先是大震,继而异口同声地说道:“好呀,我们早有此心。只要杀了此贼,就是得罪,亦为所愿。”众将说完,皆将目光斜向与吐蕃人说话的杨国忠。
  眼前的时光似乎凝固,化做短暂的沉寂。忽然一将大声嚷道:“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欲挟持圣上入吐蕃,我们怎么办?”
  众将齐声喊道:“杀了他。”他们一面拔刀奔向杨国忠,一面招呼邻近的将士随同前往。很快,杨国忠与二十余名吐蕃人被团团围了起来。
  杨国忠看到将士们激愤地围在自己身边,脸色一寒,张嘴欲叱,忽然一箭飞来,恰恰射中其前额,杨国忠顿时倒撞马下。
  可怜杨国忠糊里糊涂就成为众人的刀下之鬼,那二十余名吐蕃人也被连累,皆被齐刷刷地砍下脑壳。众人杀红了眼,新任御史大夫魏方进恰在近旁,看到杨国忠被斩,就问了一声:“你们为何杀宰相?”
  其话音未落,也随即被砍下了脑袋。
  杨国忠得知李隆基欲往蜀中,就先令家人扶持其妻裴氏和虢国夫人提前离开京城,此时已到达扶风地面。其长子杨喧此时任户部侍郎,与韩国夫人随大队行走。将士们杀掉了杨国忠,立刻寻来韩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