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8节 (第3/3页)
知道我?我这人最惜命怕死,危险的事才不干。只不过年节将至,我们殿下挂心亲慈,想元旦的时候,去南宫外给父母磕头拜个年罢了。既不进门,又不送东西,没什么妨害罢?” 太上皇登基十四年,开了四场科举,不提原来任官,被他提拔的老臣。光他殿试点选的进士,就有一千多人。而以这个时代的尿性来说,殿试唱名,乃是天子门生。论恩论义,这些人都属于太上皇的嫡系。 不少由太上皇选取的进士,在地方任命结束,回京述职时,都会到南宫外磕头,全旧日君臣之礼。而很多老臣退出官场,归乡之前,更少不得到南宫外拜别上皇。 景泰帝虽然恼这些人不识趣,但这种私下磕头,只求心安的举动,又不算礼仪朝拜。他最多也只能让锦衣卫名教五城兵马司的人驱开了事,不可能大动干戈。 而随着朱见济坐稳太子位,金刀案了结,眼看无论仁寿宫还是南宫,都没有复辟的意图。大势安定,景泰帝对南宫的监禁也不如原来紧密。 沂王趁着年节看守松弛过去给父母磕头拜年,只要没被东厂的番子撞个正着,并不是什么大事。 康友贵一听万贞只是这个要求,顿时心动,又有些怀疑的问:“只是这样?” “还有,请看守南宫的那位范小旗手下留情,以后钱娘娘的针线,不要再抽分,我会私下把钱补给他。” 钱皇后的针线出南宫,是为了换取生活物资,除了锦衣卫的抽分外,并不结现钱。物资来往的情况下,抽不抽分东厂番子不一定看出来,本身风险极低。康友贵自己就在锦衣卫里混着,都不需要问范小旗,就知道这事不难办。 对于万贞给钱大方与否,康友贵倒不怀疑,想了一想,直接就拍板了:“行,我干了!” 康友贵走后,万贞回到内书房外,就见黄赐愁眉苦脸的守在门口,看到她过来,无声地用手比了个哭泣的表情。 万贞心一沉,示意他退开,轻轻地敲了敲门,唤道:“殿下?” 屋里一阵桌椅等物移动的声音,沂王清了清嗓子,才大声说:“贞儿,我在写大字呢!” 万贞笑道:“我知道。但屋里烧着炭、点着蜡呢!可不能老关着门窗,容易闷坏人,我进来开窗换个气。” 一边说着话,她就推门进去了。 沂王站在书桌前,低着头似乎在写字,但桌旁的废纸缸里却丢了许多纸团。万贞借着开窗的机会看了一眼,纸团都是湿的。想来刚才沂王趴在桌上哭,将练字的宣纸给洇湿了,怕被发现,匆忙间扔进去了。 这孩子既然躲着哭,当然是不希望别人发现。她现在该怎么办呢? 万贞愣了愣,还没想出对策来,沂王被她开窗放进来的冷风一吹,突然打了个大喷嚏。这一下,她才看清沂王的双眼都已经肿得水泡似的,脸上还糊着墨。 沂王打了个喷嚏,又抹了把鼻子,这一下,脸上的墨迹就更多了。 万贞赶紧从暖瓶里倒出热水,绞了手巾过来帮他洗脸洗手。沂王由着她施为,过了会儿,突然说:“对不起,贞儿,以后我会好好练字,不再这样了。” 万贞心酸的道:“没关系,你还小呢!小孩子本来就是应该高兴了就笑,伤心了就哭。咱们现在已经出来了,不用像在宫里那样只笑不哭。” 沂王将头埋进她怀里,闷闷的道:“贞儿,我想皇祖母了。还有母后、母妃、皇姐……还有父皇……可是……他们,都不要我!” 虽说情势艰难,但是,将沂王一人丢到外面来开府。说到底,还是孙太后为了避免一家人聚在一起,目标太大而故意为之。否则,以沂王的年纪,也不是一定要出宫居住的。 沂王这话虽然偏激了些,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 万贞也忍不住落泪,勉强清了清嗓子,温声说:“他们不是不要你,只是为了安全,不敢将你留在身边而已。濬儿乖,不要哭了……你看,我和梁伴伴他们,不都一直陪在你身边,没有离开吗?” 她原来心里还有些犹豫,现在却是下了决心,低头吻了吻沂王的额头,轻声说:“不要哭。有机会了,我带你去见两位娘娘和皇爷。” 沂王猛地抬头,惊喜的望着她:“真的?” “真的,可是……你要保证,到时候不可以哭,不可以吵,就像我们捉迷藏一样。” 康友贵好几天没有消息,万贞也不着急,按部就班的给仁寿宫、会昌侯府、刘俨等人送年节礼,准备过年。 冬至那天,王婵将重庆公主送来王府,陪沂王过节。 景泰帝对哥哥和侄儿难以相容,对重庆公主却相当不错。不知道景泰帝是为了表明自己并非赶尽杀绝,还是平衡迫害哥哥的内疚,总之重庆公主不仅在两宫间畅通无阻,与固安公主一起玩耍无忌。甚至有些仁寿宫、慈宁宫侍从间发生的小摩擦,孙太后不好向景泰帝诉苦,重庆公主却可以向景泰帝告状,并且很快得到处置。 因此重庆公主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少女的娇骄之气却丝毫无损,活泼得很。沂王被她闹腾着,连先生布置的作业都没空写,哪里还有功夫发愁? 她陪着沂王,万贞便抽开身来专心处理南宫那边的事,终于赶在二十八那天安排妥当。等王婵将重庆公主带回宫参加年宴后,万贞也带着沂王乔装打扮,剩着青驴小车赶往南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