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5节 (第1/3页)
太子攥着折子的手都在发抖,有了这个,他就能置康王于死地! “孽畜,简直丧心病狂!穆勒此人不除,何以向天下臣民交代!” “然事涉宫闱,殿下还是慎重裁断。那江采女虽是身份低贱,但到底是承过雨露之人,穆勒胆大包天死不足惜,不过此事一经披露,恐怕圣上必然龙颜大怒,届时明诚深恐殿下会受到牵连。” 被儿子揭发自己被小舅子戴了绿帽子,以乾封帝那好面子的秉性不得气死,太子最好还是躲开这件事,否则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 “明诚思虑妥帖,但此案牵涉甚广,又有何人能担首举之责?”太子一时还真想不出朝中有何人能直面康王与乾清宫的怒火,秉公处理此案的。 明诚的外家身份上倒合适,但蒋老大人算是东宫在刑部仅存的一丝势力,扳倒穆家之后说不定能更进一步,眼前将其折进去很不合算。 “首举之人至关重要,非德高望重者难成此事。”开春大祭,乾封帝刚在民间刷了一通美名,此时揭出皇子朝臣如此肮脏腐朽的一面,无异在盛家皇室脸上连扇了几巴掌。 前夏后穆,乾封帝眼得有多瞎!这绝对是天下间最大的笑柄了…… 太子起身,在案几前打转,一瞬间九卿六部所有数的上号的势力在他脑中过了一便,却还是理不出头绪。 “有一个人,十分合适,但恐怕极难请他出山。” “谁?” “大理寺卿,袁枚!”这位老爷子出身寒门,历经三朝,是大理寺的镇山符石,若不是当年被穆朝夫阴了一把,刑部尚书这把交椅还指不定谁坐呢。 都察院,大理寺,刑部,这三家同气连枝却又暗自较劲。袁枚早年秉性刚直,执法断案,铁面无私,政敌堆满了朝堂上下,结果牵连无辜幼子,枉死异乡。 穆朝夫当年与袁枚同属刑部侍郎一职,此案由他追查,最后案情明朗,真凶竟隐约指向前任刑部尚书吕颂。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袁吕二人最终两败俱伤。吕颂晚节不保,袁枚仕途终结,当时若非孟老爷子赏识,坚持将袁枚起复于大理寺,恐怕穆家早就斩草除根了。 也因此,袁枚以后的几十年一直护着孟家两兄弟,以至于愈发不受乾封帝待见,迫不得已放权于赵怀琰。 穆家当年让袁枚之子含冤而去,此次赵秉安给了老大人一个机会,亲手送穆勒下黄泉,想来足以交换他手中剩下的那点班底了。 至于刚才对太子的那番说辞,自然也是有所暗示。袁老大人半隐是朝中公知的事实,请他老人家出山,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太子恍然大悟,是了,他怎么把袁枚给忘了,那可是敢当着满朝文武唾穆朝夫一脸的彪悍人物,以那位素来的行事作风,一旦立案必然追查到底,父皇都不见得能拦住。 可那位的脾气也是出了名的难伺候,能登袁家门的满朝文武可没有几个。除了,他那位奇葩岳丈! 眼见太子转头望向内苑,赵秉安就知道这人想到点上了。孟家那俩货,哪哪都不行,但就凭那姓氏,也足以敲开京中所有豪宅的大门。 赵秉安此次不会出面,他要以孟家为饵,钓出东宫水面下藏着的所有大鱼。 马车缓缓驶离宫门,赵秉安阖目养神,嘴角缓缓勾起。经此一役,康王不死也残,东宫的地位将前所未有的稳固,届时以乾封帝的尿性,恐怕九、十几位小皇子将提前登场,这些人倒是无足轻重,要命的是乾清宫里的嫡皇孙,这位身上可是带着孟家血脉,赵秉安很好奇,若他暗中将孟府势力重聚,太子届时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亲生血脉…… 第185章 作者已狗带 这几日,朝野上下都提着一颗心, 谁也不敢多喙一言。 大理寺冒天下之大不讳, 掀开北城女尸一案, 深夜突袭猫儿胡同, 将十几名刑部高官衣不蔽体的投进诏狱,震惊朝野。 袁枚雷厉风行,压根没有给康王与穆家反应的机会,连夜突审,不过几个时辰便拿到了好几份口供,再加上乱葬岗那几十具女尸,铁证如山, 容不得穆勒抵赖。 这位小国舅事发当时便欲潜逃出京, 结果被一早守着的大理寺差役围了个正着。赵怀琰亲率麾下一百兵卫与闻讯赶来的穆家大爷对峙, 随后强硬带走了穆勒,两方人马于众目睽睽之下直接撕破脸。 都察院、御史台原还打算临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