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天听 (第2/3页)
曲了小朱同学的人格,他变得极端偏执、多疑,极度缺乏安全感,谁都不敢相信,对谁都不敢真正放心。天启驾崩之后,他登基继位,想有一番大作为,却又撞上了建奴入寇,他寄托了几乎全部的信任与希望的袁崇焕让他失望了,他倾尽全力支持袁崇焕,迫切的想看到袁崇焕兑现“五年平辽”的诺言,换来的却是后金自喜峰口入寇,京畿重地狼烟四起,血流成河!他极力想振兴这个帝国,发现这个以“明”为国号的帝国已经被末世的阴霾所笼罩了,坐在龙椅上,他能清楚的听到大厦将倾那种轻微而令人毛骨耸然的响声,他拼尽全力想挽救这个帝国,却一次次的撞得头破血流。偏执多疑,缺乏安全感,总是以怀疑的目光看待周边的人和事,明明谁都信不过,却又徒劳的想找到一个可以真正信任的人,这种古怪的性格对他而言是个悲剧,对于这个帝国而言,更加是悲剧。纵观小朱同学的一生,已经不能称之为杯具了,简直就是一整套餐具!按说小朱同学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心脏已经磨练得相当强大了,可他现在已经完全失控,放声咆哮,如此失态,说到底,还是因为袁崇焕。这个他曾经无条件的信任过的人,让他太失望了。 看着歇斯底里的少年天子,孙承宗心里暗暗发出一声叹息。敌人都打到京城来了,空有二十万大军,却无人敢出战,不管是哪个皇帝都会抓狂的。袁崇焕让崇祯失望,何尝不也让他失望,他对袁崇焕的失望甚于崇祯,因为袁崇焕是他半个学生,他把自己的韬略倾囊相授,希望袁崇焕能够成为大明的架海金梁,将后金死死的挡在关外;他看出了袁崇焕在军事方面的才华,也看出袁崇焕那刚愎自用的性子肯定会出大事,却没想到事情会这么大,几乎连天都塌了!袁崇焕这个学生让他失望了,幸好,一个他早就不记得性甚名谁了的门生为他找到了一个足以取代袁崇焕的将才,他准备将这个将才推荐给崇祯,至于这个人会走到哪一步……他六十多岁了,恐怕看不到了,但愿他不要重蹈袁崇焕的覆辙吧。 作为天启的老师,现在崇祯唯一还能倚重的元老,孙承宗地位超然,再加上这段时间为了稳定局势殚精竭虑,都瘦了一圈,崇祯自然不好让他和那群百无一用的大臣那样跪在那里挨训,特赐了一张椅子让这位老人坐着休息,而他那一腔怒火都是奔文武百官去的,不包括这位老先生。崇祯愤怒归愤怒,至少还分得清好歹,知道这个老人是如何拼尽全力苦撑危局,冲谁吼都不敢冲他凶。正因为如此,孙承宗才能安安稳稳的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波澜不惊。直到崇祯骂累了,停来来微微喘气,孙承宗才睁开眼睛,站起来行礼,朗声说:“皇上,老臣有本启奏。” 崇祯勉强打起精神,说:“阁老不必多礼,有话请讲。”语气竟温和了几分,真是难得。 孙承宗说:“老臣在半日前接到消息,数日前,建奴大军包围了距离京城不足二百里的一个县城,县令方逸之率领城城军民奋力抵抗,与建奴血战数个昼夜……” 崇祯有气无力的问:“结果怎么样?丢了?”这样的坏消息他听得太多了,已经麻木了。 孙承宗正色说:“在全城军官的奋勇抵抗之下,建奴七次进攻都撞得头破血流,损失惨重,一个牛录额真在攻城中被活活炸死,城墙上下尸体层层叠叠,不下数百!在最要紧的关头,大名知府卢象升率敢战之士万余人前来支援,在城下与建奴激战一昼夜,杀得血流成河,卢知府身先士卒,率领百余骑反复冲杀,马下无一合之将,建奴为之胆寒,最终狼狈而逃!此役,我军大获全胜,斩首六百作级,生俘三十余人,缴获兵器铠甲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