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的病弱竹马_分卷(6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65) (第1/3页)

乔文点点头,拿起他给的资料大致扫了一眼,王彼得果然是仗着舅舅的关系,干过太多缺德事。至于文森,在英国到底做过多少恶事,并不重要,只身上还带着罪名跑来港城这一件,已经足够。
  他将带来的那几张照片,递给张家明:张记者,你看这个证据够吗?
  张家明拿起照片,看出是什么之后,脸上顿时露出狂喜之色:竟然还有相片?
  乔文道:也算是运气好,当时正好有个摄影师在酒吧,随手将事发场面拍了下来。
  好好好!张家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马上采访写稿,重新排版明早的报纸,让印厂加个班。
  乔文道:那就麻烦张记者了。
  不麻烦不麻烦。张家明连连摇头,心说要不是你提供这么多素材,我们这区区小报哪能拿到第一手新闻素材。
  采访结束,送走乔文和唐行伟后,他留在办公室,打了鸡血一般奋笔疾书,加班加点。
  他有种预感,《东方新报》和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都要来临了。
  隔日一早,乔文第一件事就是出门去买报纸。因为出来太早,还不得不在报刊档站了一会儿,才等来最新的《东方新报》。
  打开报纸,头版头条赫然是一个惊心动魄大标题《震惊!愤怒!洋大人公然欺辱华人侍应生,华人青年勇打抱不平却遭迫害入狱!》就很浮夸,是港城花边小报一贯作风。
  不过这标题也着实能博人眼球,但这则新闻博人眼球的显然也不止标题,配了事发照片和当事人采访的内容,加上张家明娴熟而富有技巧的写法,更是令人扼腕。
  但凡有点是非观,或者对洋人有点意见的,看完这新闻,恐怕心情会久久不能平息。
  乔文站在路边看了一会儿,便听到附近买报纸的人,开始交头接耳讨论这件事。
  他弯了弯嘴角,收起报纸慢悠悠回家。
  刚刚进门,便听到电话铃声响起。他走过去接听,是王彼得打来的。
  乔先生,两天时间已过,您那五十万准备好了吗?我好说歹说说服文森少爷再给你们一天时间,这样吧,你赶紧过来,签了卖地皮的合同,我朋友这边可以给你付现款,文森少爷了拿到赔偿金,马上安排放了你朋友。
  王彼得还是一副高高在上公子哥儿的语气,显然还不知道自己和文森的光荣事迹,都已经登在今早的《东方新报》上。
  乔文笑道:王少,实不相瞒,我原本是打算卖地的,但是我刚看了报纸上的新闻,觉得要是卖了地给你们钱,恐怕对你们名声有影响。
  王彼得不明所以:什么新闻?
  乔文道:就今天的《东方新报》,您和文森先生都上了报纸。
  王彼得也不是傻子,听他这话,觉察不对,赶紧挂了电话。
  乔文看着嘟嘟的听筒,撇撇嘴将电话挂上。然后来到隔壁,将豪仔叫出来:你去城寨找风哥,就说按着我和他商量的,让他安排的人大概午饭时间,去各大商圈和人多的街道拉横幅游行。
  豪仔道:行,我知道了。
  港城人生活压力大,人情淡薄重利益,看到这新闻,大部分人肯定会义愤填膺,茶余饭后聚在一起也免不了批判一番。但要这些市民当真出头做点什么,没那么容易。
  不过人都有着从众心理,只要有人带头,自然有人跟上来加入。
  和兴社不缺人手,但一伙社团人员上街游行,看着实在像乌合之众,普通市民只怕会躲得远远的。所以乔文让江遇风只安排几个兄弟维持秩序,剩下的人都是城寨西区百姓,以及边近一些街区花钱顾来的大叔大妈。
  这些横幅,有让马上放人的,有让鬼佬文森和二鬼子王彼得给侍应生唐行伟道歉的,还有骂警局黑暗,洪探长外甥王彼得仗势欺人的。
  甚至还有几面驱除鞑虏,还我中华的旗帜。
  弹丸之地,哪怕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事情发酵起来也足够迅速。
  大半天下来,整个港城因为这件事而沸腾。各大报社电台包括电视台的记者,倾囊而出,包围了星天地酒吧和警察局,还有记者蹲守在九龙刑事侦缉处和立法会,要采访洪明章和理查德议员。
  而游行队伍也渐渐扩大,从原本安排的百来人,渐渐加入了许多自发而来的大爷大妈。这些人经历过被列强欺辱的战乱时代,心中对帝国主义抱着恨意,此刻给了他们一个宣泄机会,看到已经有人打头阵,自然不再犹豫。
  到了傍晚下班时,许多西装笔挺的年轻上班族也加入其中。这些人有许多平日里满口英文,也不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