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0节 (第1/2页)
就在这时,江太后往这边瞧了瞧,笑着道:“弘儿,过来,让皇祖母好好看看。” 阮瑶心里一紧,没想到还有这一遭。 赵弘下意识地想要去看阮瑶,可是他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迅速起身,只身走上前去对着江太后行了一礼:“皇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这词儿就是狮子头上贴着的,小太子盯着看了半天,也就记下了。 江太后闻言便笑,眼角虽有些褶皱,却依然能看得出年轻时候的风华:“弘儿真会哄哀家高兴,”说着,江太后打量了赵弘一番,点了点头,“是精神了,比之前看着还精神些。” 小太子拿出了早早准备好的说辞:“承蒙父皇庇护,皇祖母保佑,还有母后关照,孙儿这才得以痊愈。” 江太后一听,更加高兴,拍了拍身边董皇后的手:“瞧瞧,真是孝顺,时时刻刻都忘不了你这个母后。” 董皇后回了一个笑,没有言语,只是暗暗的用藏在桌下的另一只手使劲儿的捏了下大腿才让自己不至于露出异样神情。 皇帝则是跟着点头,神态比江太后还来得和善慈爱。 但是小太子却能感觉得出,这三个人里,只有江太后是真的盼着自己好的。 另外两个,说是他爹妈,可是眼睛都是冷淡得很,半点热乎气儿都没有。 当初他便是靠着谨慎才能得以躲开众人,装病装晕等到了自家瑶瑶到来,现在小太子虽然学了不少东西,可是刻在骨子里的机敏并没有丢掉。 于是小太子便只看向江太后,有问有答,脸上也不像是刚刚那般平板一块,而是有了些笑意。 他的笑,不同与大殿下的浅淡疏远,而是如朝阳一般温暖和煦:“孙儿有礼物想要进献给皇祖母。” 江太后笑着点点头,而后便有人将赵弘写好的万寿图拿进殿来。 其实太子殿下已经献上过不少次万寿图了。 之前赵弘为表达孝心,都是兢兢业业的抄写寿字在上面,加上太子殿下在绘画方面从未精通,故而每每只是将寿字写好,并不会刻意拼凑什么。 但这次,阮瑶并不知道以前的太子是如何做得万寿图,便让人用赵弘写过的寿字,仔仔细细的拼了个巨大的“壽”出来,实实在在的做了次万寿图。 相比较于之前的零碎,这次凑在一起的寿字显得更为震撼。 这让江太后有些惊愕,扶着身边嬷嬷的手站起身来,走进前去细细观瞧。 上面的字体不同,笔触相似,显然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但是用墨不一,很明显是花了心思用了时间慢慢写成的。 江太后看完便是止不住的笑。 寻常赵弘与江太后算不得亲近,如今猛地看到自家皇孙这般用心,江太后自然格外满意,连着说了好几声“好孩子”,又给太子桌上赐了盘菜才放他回去。 看在旁人眼里,就是太子殿下只是上去说了两句寻常话,和以往一样送了幅万寿图,就得了江太后喜欢。 要知道,即使是前两年二皇子寻得了稀罕的和田玉璧,江太后也只是点点头,从未如此欢喜。 在场的谁不是心里七拐八绕,自是各有盘算。 阮瑶却想不到许多,只管松了口气。 这次算是有惊无险,如今在三位宫内最尊贵的面前走过一遍,对答如流,一直没有露出破绽,想来以后自家殿下失忆之事也不会被旁人轻易被看破才对。 心里松快了,脸上也和煦很多,待赵弘回来后,阮瑶压低声音轻声笑道:“殿下刚刚说得很好。” 小太子点点头,没说话。 但若是他有尾巴的话,只怕现在已经摇出了残影。 待歌舞渐停,江太后先动了筷子,赵元霁与董皇后也夹了菜,众人这才敢跟着下筷子。 终于等到现在的小太子立刻夹了一块鱼肉放进口中,可吃到嘴里的感觉却不像是想象中的那般美味。 是甜的,也是鲜的,就是冷的厉害。 实在说不上好吃。 见赵弘只吃了两口就打住,阮瑶便猜到菜是凉的了。 想来也是,这般场面往往要准备许久,不少菜肴都是瞧个样子就是了,端上来前要试菜试毒好一番折腾,加上正值腊月,想要一直热着也不现实。 来参加夜宴的人估计也没真的想要风卷残云,和自家殿下这样老实的怕是没几个。 于是阮瑶趁着斟茶的时候弯下腰去,在赵弘耳边轻声道:“殿下吃点点心果子忍一忍,回去以后奴婢去给殿下煮汤圆好不好?” 小太子依然端着架子,神色平淡,就是言语间透露出了细碎的委屈:“要黑芝麻的。” “成,都听殿下的。” 而后小太子才心里舒坦了些,虽然依旧时不时的往菜上看一眼,但已经没了刚刚那种若有若无的怨气。 他也不再去看那些颜色漂亮却不好吃的大菜,转而夹了几块点心,然后用愉悦的心情等着回去吃汤圆。 就在此时,有别国使臣带着他们要进献之物进入殿内。 阮瑶抬头看去,只见这些使者服饰各异,打扮不同,带来的东西也是各色各样。 而像话本小说里说的那种进献之前要找人出来打擂台解谜题的事情并未出现,这些前来献宝的多是大齐的属国,借他们八个胆子也不敢为难宗主。 于是,他们就像是排着队似的,一个个的献上自己的礼物。 珍奇古玩,金银玉器,这些东西以前阮瑶还觉得贵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