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 膨胀害死自己 (第1/2页)
司马乂死后,司马颖把控朝政。不过,他吸取前面几名藩王失败的经验,没有进京,让自己不会处于险地,但所有朝政皆由他而出。 他上位后的第一个做法,就令人侧目。 他上表废除皇后羊氏,把她幽禁于金墉城,然后又废皇太子覃为清河王。 晋惠帝对这些事见怪不怪,对家人悲惨遭遇视而不见。一则,当然是他白痴,不管亲人死活;二则,经过这么多动乱,他已经习惯了。 河间王司马颙上表请立丞相司马颖为太弟。 于是,皇帝下诏,封司马颖为皇太弟,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如故。 司马颖自然投桃报李,让皇帝封司马颙为大宰、大都督、雍州牧。 太弟司马颖掌管权力之后,骄奢日甚,专门任用自己人,大失众望。 司空东海王司马越没想到除掉司马乂这条狼,又来了司马颖这条虎,当下与右卫将军陈眕,及长沙王司马歆的故将上官已等谋划着搞垮司马颖。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秋,七月,陈眕勒兵进入云龙门,号召三公百僚以及殿中,戒严讨伐司马颖!同时恢复皇后羊氏及太子覃的地位。 司马越知道做事速度要快,当下带着皇帝北征,他自己为大都督,同时带上前侍中嵇绍前往。 侍中秦准对嵇绍说:“现在去,安危难测,你有好马吗?”意思很明显,有好马的话,逃跑的时候能快一点。 嵇绍听了,正色说:“做臣子的,保护皇帝,不顾生死,要好马干什么!” 这充分说明秦准不了解嵇绍的人性,因为嵇绍是个忠臣,岂会弃君逃跑?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说错话,往往就是我们对人性的不掌握。假如我们掌握了对方是什么人,那对方不喜欢听的话我们还会说吗? 司马越又檄召四方之兵,赴者云集,很快达到了十余万人。 司马颖的封地——邺城,听闻消息,为之震恐。 司马颖忙召集群僚问计。 东安王司马繇建议:“天子亲征,应当放下盔甲,缟素去出迎请罪。” 司马颖听了,哪里会听从?他派遣石超率五万人前去拒战。 折冲将军乔智明也劝司马颖奉迎乘舆,司马颖大怒说:“你号称通晓事情,投身依靠我,如今我被为群小所逼,你却要我束手就刑!” 他说出这话后,谁也不敢再劝了。 此时的司马颖,和当初听从卢志劝告,从京城全身而退的司马颖,已经有天壤之别,再也不是同一个人了! 陈眕的二弟陈匡、陈规以为邺中都已离散,没有什么人马,所以没什么防备。 哪里知道石超军队突然杀到,连皇帝的脸颊都受伤,中了三箭,差点驾崩。 百官侍御一看,赶紧四散逃跑,连皇帝也不顾了! 嵇绍穿着朝服,赶紧下马登辇,以身挡着保护皇帝。 石超的士兵冲了过去,就要杀嵇绍。 皇帝虽然白痴,也知道一刀下去,嵇绍也要没命,当下忙说:“他是忠臣,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