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江湖酒一口闷 (第6/11页)
都会停下马车去看一看,偶尔还会将一些匾额楹联以及碑文篆刻刻在竹简之上。 一路上也曾遇到过行走江湖的少侠少女,两骑疾驰,与马车擦肩而过。 也曾路过乡野村落,有成群结队的稚童一起打闹嬉戏。陆陆续续跃过一条溪沟,便是一些孱弱女童都后撤几步,然后一冲而过。有个稚童大摇大摆站在小溪沟旁,竟是没有飞奔过沟,而是摇晃手臂,试图原地发力一跳而过,然后直直地坠入了水沟当中。 当时马车就停在不远处,隋景澄看到前辈在看到那一幕后,眯着眼睛,有些笑意。 马车绕过了五陵国京城,径直去往五陵国江湖第一人王钝的洒扫山庄。 他们这一路由于没有刻意绕出郡县城池,多有涉足,所以一些已经传遍朝野的江湖消息他们都有耳闻。 王钝跻身了新榜十人之列,虽然垫底,可五陵国仍是有点举国欢庆的意思。因为其他上榜之人仅是大篆王朝就有五个之多,据说这还是隐去了几位久未露面的年迈宗师。青祠国唯有萧叔夜一人位列第九,民风彪悍、兵马强盛的金扉国竟然无人上榜,兰房国更是想都别想了,所以哪怕在榜上垫底,这都是王钝老前辈的莫大殊荣,更让“文风孱弱无豪杰”的五陵国所有人脸上有光。五陵国皇帝专门派遣京城使节送来一块匾额,所以隋景澄猜得到,如今的洒扫山庄一定是高朋满座,恭贺之人络绎不绝。但就是不知道王钝老前辈有无觐见大篆周氏皇帝,然后乘坐仙家渡船从大篆京城返回。 至于那些个有关隋景澄的消息,声势也半点不比王钝登榜来得小。尤其是江湖人提及此事,人人唾沫四溅,一旁闯荡江湖的女子则大多神色不悦。 隋景澄每次都会偷偷看陈平安一眼,结果他要么是默默在酒楼饮酒吃饭,或是在茶摊喝着解渴不解暑的劣质茶水,这让隋景澄有些失落。 之后在一处形胜之地的山水之间,他们遇到了一群饮酒的文人雅士。有人举杯高呼“在林为巨木,出山为小草”,满脸泪水,在座众人亦是心有戚戚然,又有人起身舞剑,大概也算慷慨激昂了。 马车缓缓而过,隋景澄笑言:“若是名士清谈,曲水流觞,前辈知道最不能缺哪两种人吗?” 陈平安笑着摇头:“我从未参加过,你说说看。” 隋景澄笑道:“这些文人聚会,一定要有个可以写出脍炙人口的诗篇的人,最好再有一个能够画出众人相貌的丹青妙手。两者有一可以青史留名,两者兼备那就是千年流传的盛事美谈。” 陈平安点头道:“很有道理。这番言语,我以后一定要说给一个朋友听,说不定他就会写在山水游记当中。” 隋景澄头戴幂篱掩嘴而笑,侧过身坐在车厢外,晃着双腿。 已经接近洒扫山庄,在某座县城,陈平安折价卖了马车,去客栈要了两间屋子。 此处江湖人明显就多了起来,应该都是慕名前往山庄道贺的。不得不承认,江湖香火情,跑也是跑得出来的,就像很多朋友关系,酒桌上喝也是喝得出来的。 能够在江湖混成老前辈的,要么武艺极高,脾气再差都无所谓,还是豪杰性情;要么就是那些武功二流却是一流老狐狸老油子的,口碑一样很好。至于那些一样懂得江湖路数的晚辈,靠着熬日子熬到二流前辈们纷纷老死了,一把把交椅空出来,他们也就顺势成了坐在椅子上的江湖老前辈。只不过这种出人头地的方式到底是有些美中不足,所以那些锋芒毕露的年轻人一直是不被江湖老人所喜欢的。但听隋景澄的说法,王钝老前辈却是真正的德高望重。 陈平安站在窗口,看了一会儿熙熙攘攘的大街,便去隔壁敲门,说要去县城酒肆坐一坐,打算买几壶酒水。 隋景澄重新戴好幂篱,走出门槛,有些忐忑。她说想要一起去路边喝酒,以往只是在江湖演义小说上见过,武林盛宴之中群雄咸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她挺好奇的,想要尝试一下。陈平安没拦着她。 两人到了街角处的热闹酒肆,在一桌人结账离去后才有位置。陈平安要了一壶酒,给隋景澄倒了一碗。隋景澄头戴幂篱,所以喝酒的时候只能低下头去,揭开幂篱一角。酒肆桌子相距不远,大多闹闹哄哄,有行酒令划拳的,也有闲聊江湖趣事的。坐在隋景澄身后长凳上的一名汉子与一桌江湖朋友相视一笑,然后故意伸手划拳,意图打落隋景澄头顶幂篱,隋景澄身体前倾,刚好躲过。汉子愣了一愣,也没有得寸进尺,只是到底按捺不住:这女子瞧着身段真是好,不看一眼岂不是亏大? 然而,不等他们这一桌有所动作,就有新来的一拨江湖豪客,翻身下马后也不拴马,环顾四周,瞧见陈平安那桌还有两条长凳空着,而且仅是看那女子的侧身坐姿,仿佛便是这县城最好的美酒了,于是一个魁梧壮汉就一屁股坐在长凳上,抱拳笑道:“在下五湖帮卢大勇,道上朋友给面子,有个‘翻江蛟’的绰号!” 陈平安微笑道:“久仰久仰,幸会幸会。” 这位卢大侠咧嘴笑道:“不介意一起坐吧?江湖儿郎不拘小节,挤一挤便是……”他说着话就已经站起身,打算将屁股底下的长凳让给三个同伴,自己去跟隋景澄挤一挤。江湖人讲究一个豪迈,没那男女授受不亲的烂规矩破讲究。 不承想陈平安笑道:“介意的。” 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