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江湖酒一口闷 (第4/11页)
,跃入水中镇压水怪,从此风平浪静。隋景澄与陈平安一起入庙烧香,请香处的香火铺子掌柜是一对年轻夫妇,后来到了渡口,隋景澄发现那对年轻夫妇跟上了马车,不知为何就开始对他们伏地而拜,说是祈求仙人捎带一程,一起过江。陈平安点头答应了,最后连同马车在内,陈平安和隋景澄以及那对夫妇乘坐一艘巨大渡船过江。车厢内略显拥挤,隋景澄大汗淋漓,似乎随时都会覆船沉江而亡。那两人相互依偎,手牵着手,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这让隋景澄跟着忧心不已,误以为大江之中有精怪作祟,随时会掀翻渡船,只是一想到剑仙前辈就在外边坐着,也就安心许多。 上岸之后,马车缓缓行出数里路,年轻夫妇开口请求下车,而后再次伏地跪拜,竟是三跪九叩的大礼。 隋景澄见前辈没说什么,站在原地受了这份大礼,在那对热泪盈眶的年轻夫妇起身后才轻声道:“鬼魅精怪,行善积德,道无偏私,自会庇护。” 年轻夫妇听到这句话竟是如获大赦,又像是醍醐灌顶,竟然又要虔诚下跪。只不过这一次陈平安却伸手扶住了那个年轻男子:“走吧,山水迢迢,大道艰辛,好自为之。” 年轻夫妇走出了道路,在远处停步转身,一人弯腰作揖,一人施了个万福。 当马车驶入一条小径,正要询问那对夫妇根脚的隋景澄蓦然瞪大眼睛,只见涟漪阵阵,有手持铁枪的金甲神人站在道路之上。 陈平安停下马车,飘落在地,双手抱拳问道:“我们擅自行事,有无让水神为难?” 神色肃穆的金甲神人摇头笑道:“以前是规矩所束,我职责所在,不好徇私放行。那对夫妇该有此福,受先生功德庇护,苦等百年,得过此江。”金甲神人让出道路,侧身而立,手中铁枪轻轻戳地,“小神恭送先生远游。” 陈平安再次抱拳,笑着告辞,返回马车,缓缓驶过那位坐镇江河的金甲神灵。 隋景澄沉默许久,轻声问道:“前辈,这就是修道有成吧?能够让一位岁月悠悠的金甲神人主动为前辈开道送行。” 陈平安却答非所问,缓缓道:“你要知道,山上不只有曹赋之流,江湖也不只有萧叔夜之辈。有些事情,我与你说再多,都不如你自己去经历一遭。” 这天夜幕里,马车停在一处寂静无人烟处,陈平安难得多耗费了一些精力和时间做出了一大锅春笋炖咸肉。 对于这些春笋为何在盛夏时分犹然如此新鲜,又为何不是从竹箱里边取出,隋景澄是懒得去想了。她只是觉得渡江一趟,这位瞧着年轻的前辈还是心情很好的。 关于剑仙前辈的岁数,隋景澄之前问过,一开始前辈没理睬,后来她实在忍不住心中好奇,又拐弯抹角问了两次,他才说自己大概能算是三百余岁了吧,隋景澄便越发坚定了向道之心。 这天经过一座热闹郡城,刚好遇到庙会。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类似的摊子在地上摆满了陶泥娃娃、小瓷人,一文钱便可与摊主换取竹编小环,两文钱则可换一只折柳大圆环。摊子上人满为患,一有大人套中,身边的孩子们便欢天喜地,手舞足蹈。 陈平安当时笑道:“你们五陵国的江湖人就这么少吗?” 隋景澄一开始不知他为何有此问,只是说道:“我们五陵国还是文风更盛,所以出了一位王钝前辈后,朝野上下,哪怕是我爹这样的文官都会觉得与有荣焉,希冀着能够通过胡新丰认识王钝老前辈。” 等到马车驶出一段距离,隋景澄才想清楚了前辈那个问题的缘由:若是武人多了,庙会那类摊子可能还会有,但绝对不会如此之多,因为一个运气不好,就明摆着是亏钱买卖了。而不会像如今庙会的那些生意人,人人坐着赚钱,挣多挣少而已。 隋景澄唏嘘不已,大概这就是世间隐藏着的脉络之一吧。如果不是遇到这位前辈,可能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去想这些事情。 不去想,不会有什么损失,日子还是继续过;想了,好像也未必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成效裨益。难怪前辈也曾言,想脉络,讲道理,推敲世事,从来不是什么省心省力的事情。 有一次路过瓜田的时候,马车停下,陈平安蹲在田垄旁,怔怔看着那些翠绿可爱的西瓜。 遥想小镇当年,老槐树下,便有许多人家从铁锁井当中提起竹篮,老人们讲着老故事,孩子们吃着凉透的西瓜,槐荫阴凉,心也清凉。 隋景澄跳下马车,好奇问道:“前辈这样的山上仙人也会想要吃西瓜吗?” 陈平安沉默许久,最后说道:“如果哪一天我可以随心所欲偷吃一个西瓜就跑路,说明我就是真正的修心有成了,当年那串糖葫芦对我的心境影响才算彻底消弭。” 隋景澄觉得这是一句比怪事更奇怪的怪话,百思不得其解。 在临近京畿之地的一处山水险路,他们遇上了一伙剪径强人。隋景澄都要觉得这拨耀武扬威的家伙运气真是好极了……陈平安让她随便露了一手,一支金钗如飞剑,便吓得他们屁滚尿流。 后来陈平安带着隋景澄偷偷潜入山寨附近,看到了那边的简陋屋舍,鸡鸣犬吠,炊烟袅袅,有消瘦稚童在放飞一只破旧纸鸢,其中一个剪径匪人蹲在一旁咧嘴而笑,旁边站着一个青衫破败的矮小老人大骂汉子不顶事,再没个收成进账,寨子就要揭不开锅了。汉子挠挠头,说